首页

论坛全国女王大全

时间:2025-05-28 20:18:00 作者:财政统筹资源支持提振消费 浏览量:56717

  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又有新选择了。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增设本科新专业24种,今年起,就可以进行高考招生。

  今年都新增了哪些本科专业?为什么是它们?近年来,高校学科专业持续调整优化,反映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如何继续培育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

  新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

  此次新增的24种本科专业,将在54所高校进行布点,其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新增了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电子信息材料、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等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院长姜姜:生态修复学这个专业的设立,其实也是围绕生态保护修复这方面的需求。因为长江大保护,以及矿区的生态修复,包括湿地、水污染修复、土地污染修复,其实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在开展,但是没有专门针对这么一个方向来设置本科专业。

  随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此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交叉融合,新增了交叉工程、健康科学与技术、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新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赵红茹:我们新增的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是基于前沿学科的发展,近年发展起来的,跨越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工程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专业课程由中外教师组成的团队授课,均由全英文教学,同时采取全员学业导师制、本硕本博衔接培养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还新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了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

  首次新增的24种本科新专业,已经过充分论证,通过审批设置新专业的高校已达到相关要求。

  今年调整专业布点,数量为历年之最

  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其实教育部每年都会开展专业的增设、调整和撤销工作。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是涉及数量最多的一次,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

  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也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符。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802个,占比一半以上。

  高校增撤专业均不影响毕业证学位证

  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高校结合实际,增设急需专业,同时,及时调减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校撤销某个专业,都会遵循严格的程序,谨慎进行。那么,这会不会对在校生有影响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周天华: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准备撤销的,一般先把这个专业停招几年,等这个专业的在校生全部毕业,再进行撤销备案,确保平稳有序。总体来说也是高校自主权的本身。这里要特别说明,高校尽管撤销了某个专业,但是并不意味着专业目录中要删除这种专业,尤其是已毕业的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校撤销某个专业时,只是这一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域需求,认为该专业不适宜本校发展实际,需要进行撤销调整,并不意味着其他高校也不再开设此专业。

  学科专业调整,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生活需要

  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和优化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每年都在进行调整。比如去年就新增了21种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有的与前沿技术发展紧密相关,比如清华大学新增的地球系统科学,华南理工大学新增的生物材料,东南大学新增的未来机器人、电动载运工程。有的与社会生活需要紧密相关,比如孤独症儿童教育、无障碍管理;有的与城乡建设紧密相关,比如乡村治理、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等。

  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新专业瞄准新技术,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

  近年高校学科专业持续调整优化,反映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新调整的专业主要瞄准新技术的发展,另外,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此外,一些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方向,同时自身也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近年来,各高校专业调整力度加大,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满足国内需求的一些专业得到重视。同时,高校专业调整也需要跟上企业创新的步伐。

  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看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是专业调整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教育部数据显示,高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高校承担,高校为高铁、核电、生物育种、疫苗研发、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参与研制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神舟系列等国家利器。

  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要和企业联系更紧密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如何继续培育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从长远看,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要和企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深度地进入市场。市场的前沿是创新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高校一定要瞄准市场的新变化,专业设置需要分层满足社会需求。高校还应进行内部体制变革,通过规范的学分制来瞄准前沿。通过高等教育让创新人才的天性充分发挥,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来源:央视新闻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文艺术展”亮相南非

三是稳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全力做好吉林等第四批改革省份新高考落地各项工作。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统筹做好强基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加强选拔、培养、评价一体化建设。精心做好艺术体育类招考改革落地工作。加强教考衔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

澳门暑期入境旅客量创新高 单日最高达15.2万人次

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通报显示,2010年3月15日晚,东兴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5人死亡。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由于事发矿井西大巷第一联络巷处电缆着火,火势迅速扩大,引燃巷道木支架及煤层,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并沿进风口流入采煤工作面,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河北迎龙年首场大范围降雪 高速采取差异化管控

近年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彰显了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和平稳定、推动文明进步的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2023年修订的《反间谍法》,既合理参考了世界各国的主要立法实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倡导的安全理念;既坚决依法打击间谍活动,又审慎界定国家安全边界。

山东省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原党组书记许宗生接受审查调查

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与制造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引领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主要支撑。当前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衍生出巨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尤其表现在研发设计、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等领域。应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服务业集聚带动优势,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面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精准化的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服务型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支持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等前端服务环节和后端增值服务拓展,鼓励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企业跨界融合、整合重组;鼓励服务企业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新兴前沿技术,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变革,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中方谈美方抛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包藏祸心

当下,农村电商成为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富民增收、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正联合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起草制定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实施意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